新的楼市调控政策要有新的思路,本质上讲,只要管住了货币和信贷,顶多再加上一个房产税收政策,就不必担心房价继续上涨。
本轮楼市调控已经持续了4年之久,但从效果上评估,可能并未实现当初抑制房价上涨的目的。因为诸多关键性指标显示,在这4年中,房地产市场仍持续火爆,房价连续40多个月上涨。今年上半年,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住宅投资增速分别达28.7%和20.8%。在这一背景下,作为二线城市楼市风向标之一的温州市,放宽对购买第二套住房的限制,其导向作用值得观察。
8月9日,温州放开了对购买第二套住房的限制,允许本地拥有一套住房的户籍人口购买第二套住房,而在2011年3月实行的限购中,温州是不允许本地居民购买第二套家庭用房的。作为我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地区,由于近年来实体经济步履维艰,温州民资转向楼市,导致前几年房价涨势凶猛。因此,有种看法认为,温州此举是中国经济下滑后房地产调控政策松动的迹象。
温州停止二套房限购政策,是否会形成骨牌效应?目前看可能性不大。但即使有这种趋势,也不奇怪。毕竟房地产行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至关重要。
不过,从温州自身来说,其放宽对购买二套房的限制,有着自己的特殊考虑。如前所述,由于过去几年房价涨幅过大,温州的楼市调控政策较其他多数城市更为严厉,其他城市仅限制本地户籍家庭购买第三套住房。正因此,在推出该政策后,温州是全国唯一一个房价自2011年8月以来连续出现22个月同比下降的城市。而限购令放宽后,温州的规定与其他城市差不多。这种情况是其他城市不曾有的。
不管温州此举表达了一种什么含义,有一点基本明确,即中国的楼市调控政策已走到拐点。几年前基于4万亿刺激计划和宽松货币政策而导致的房价猛涨,迫使政府采取了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房价调控组合措施,包括针对购房者的限购和信贷限制以及上调首付比例,针对房地产公司的股票和债券发行限制,乃至针对银行的信贷投放限制。然而,这一系列以限制市场交易为特点的调控政策实施下来,从民众的角度看,效果却未必如意。一方面,房价仍在快速上涨,买不起房的人照样买不起;另一方面,有改善住房需求的居民特别是所谓刚需一族却被限制购买,致使他们无法改善生活,也直接导致国家的经济受到限购政策的影响。
这种近乎三输——至少没有赢家——的局面是需要我们反思的,楼市调控效果不彰的症结到底出在哪个环节,是否有必要重构调控政策?我们认为,政府限制房价上涨的出发点应该没有错,但这种以限为主、一限了之的做法却有简单化之嫌。考察目前房地产市场持续火爆的原因,正如一些分析所说,既有土地价格的因素,也有货币流量、信贷规模和财政体制等因素。从货币政策来说,市场上的超发货币必然要有出处。在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低迷的情况下,房地产就成为主要的集中地,而钱来得多,商品价格自然就高。再从信贷来看,银行贷款,总要追求利息收益,而住房贷款就是一个相对高收益的领域。此外,信贷推动房价,也是多年来一直存在的事实。还有,地方政府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,却承担比较繁重的公共支出责任,推高地价获得更多的收入是不得已而为之。从保障房的角度来说,它只能在解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方面起到托底的作用,甚至一些保障房因为建在偏僻地方,交通和配套设施不完善,建成后一直空置,连托底作用都未起到,何况,保障房还可能推高地方的商品房土地出让价格,进而推高商品房价格。
所以,新的楼市调控政策要有新的思路,本质上讲,只要管住了货币和信贷,顶多再加上一个房产税收政策,就不必担心房价继续上涨。